首頁 » » 權威解讀|《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政策解讀

權威解讀|《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政策解讀

作者:Victoria 發表日期:04 分類:

一、研究製定《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背景是什麼?文件出台有什麼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醫療健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加快醫聯體建設,發展「互聯網+醫療」,讓群眾在家門口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都做出了部署。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神,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在總結地方探索基礎上,充分座談論證,聽取有關部委、部分省份、研究機構以及互聯網醫療企業的意見建議,研究起草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4月1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原則通過了《意見》,確定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措施,強調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緩解看病就醫難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文件起草過程中,我們注重做到三個「結合」,就是堅持中央總體要求和地方創新實踐相結合,對一些在實踐中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提煉和總結;堅持「做優存量」與「做大增量」相結合,既運用「互聯網+」優化現有醫療服務,又豐富服務供給;堅持鼓勵創新與防範風險相結合,促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融合創新、規範發展。

《意見》提出的一係列政策措施,明確了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鮮明態度,突出了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政策導向,明確了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支撐體係,也劃出了監管和安全底線。政策出台有利於深化「放管服」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緩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需求。

同時,「互聯網+醫療健康」也是新事物,參與主體多、涉及領域廣,私隱安全風險高,也迫切需要部門和地方加強協同配合,及時發現解決新問題,引導各方有序參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政策組織實施,及時跟蹤總結地方做法並加強指導,推動工作取得實效,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研究製定《意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研究製定《意見》,總的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升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

《意見》有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便民惠民,以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健康需求為導向,依託互聯網等技術優勢,提高醫療健康服務質量和可及性。二是堅持包容審慎、安全有序,營造包容發展的政策環境,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公平競爭、開放共享的局麵。創新監管方式,切實防範風險。三是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推動醫療健康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服務體係整體效能。

三、《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文件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內容:

一是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係。從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創新「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推進「互聯網+」醫保結算服務、加強「互聯網+」醫學教育和科普服務、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等七方麵,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服務融合,涵蓋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諸多方麵。

二是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係。從加快實現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係、提高醫院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提升醫療機構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及時製訂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等五方麵,提出了有關具體舉措。

三是加強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對強化醫療質量監管和保障數據信息安全作出明確規定,保障「互聯網+醫療健康」規範有序發展。

四、《意見》提出了哪些創新舉措?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蓬勃發展,健康醫療大數據加快推廣應用,為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效率、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遇到一些新情況,需要及時加以規範引導。這次《意見》的出台,主要是著眼於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對社會比較關注、各方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作了回應,提出了有關具體的創新舉措:

一方麵,為釋放政策紅利、激發各類參與主體創新發展活力,文件鮮明提出了一些鼓勵性政策措施。比如,在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方麵,將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可以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實體醫院的基礎上,允許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支持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台,開展遠程醫療、健康諮詢、健康管理服務。完善醫療聯合體內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收費、醫保支付等支撐政策,推進醫保支付改革,健全利益分配機製。在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麵,加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設與應用,鼓勵網上開展簽約服務,在線提供健康諮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在完善「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方麵,明確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後,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在推進「互聯網+」醫療保險結算服務方麵,逐步拓展在線支付功能,推進「一站式」結算。適應「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醫保支付政策。在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方麵,研發基於人工智能的臨床診療決策支持係統,開展智能醫學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多學科會診以及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智能語音技術應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在提高醫院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方麵,明確到2020年,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另外,鼓勵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地區、偏遠邊疆地區因地製宜,積極發展。

另一方麵,出於對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負責,文件明確提出了一些規範性監管措施。比如,在強化醫療質量監管方麵,出台規範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管理辦法,明確監管底線。建立醫療責任分擔機製。強調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台等第三方機構應確保提供服務人員的資質符合有關規定要求,並對所提供的服務承擔責任。「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產生的數據應全程留痕。在保障數據信息安全方麵,要研究製定健康醫療大數據確權、開放、流通、交易和產權保護的法規。嚴格執行信息安全和醫療健康數據保密規定,嚴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戶資料、基因數據等。

總之,就是通過製定出台這樣一個《意見》,既鼓勵創新又包容審慎,積極釋放政策紅利,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發展。

五、對「互聯網+醫療健康」這一新興業態,應如何強化監管、防範風險?

監管新事物,要有新方式。「互聯網+醫療健康」不少行為發生在虛擬空間,與以往監管實體醫院不太一樣。在這方麵,堅持鼓勵創新與防範風險相結合,既加大油門又備好剎車,區分不同情況,積極探索和創新適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監管方式,既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又防範可能的風險。

一是明確行為邊界。將出台規範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管理辦法,明確監管底線。健全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相關機構準入標準,最大限度地減少準入限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確保健康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

二是強化責任落實。防範風險最核心的是各負其責。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是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依託,責任主體還是實體醫療機構本身。在監管方麵,原則是按照屬地化管理,實行線上線下統一監管。在這個文件中,我們特彆強調了第三方平台的責任,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平台等第三方機構應確保提供服務人員的資質符合有關規定要求,並對所提供的服務承擔責任。同時,建立醫療責任分擔機製,推行在線知情同意告知,防範和化解醫療風險。

三是提高監管能力。「互聯網+健康醫療」有一個特點,就是網上全程留痕。一方麵,我們將建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監管端口,所有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需要及時將數據向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進行傳輸和備份,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通過監管端口對互聯網醫療服務進行動態監管。另一方麵,我們會推進互聯網可信體係建設。加快建設全國統一標識的醫療衛生人員和醫療衛生機構可信醫學數字身份、電子實名認證、數據訪問控製信息係統,完善醫師、護士、醫療機構電子註冊係統。通過這樣一些措施,做到「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產生的數據應全程留痕,可查詢、可追溯,同時保證訪問、處理數據的行為可管、可控,創新監管機製、提升監管能力,滿足行業監管需求。

六、《意見》的出台,能讓「互聯網+醫療健康」為老百姓帶來哪些健康紅利?

《意見》通過健全和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服務和支撐體係,更加精準對接和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可以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成果帶來的健康紅利,在看病就醫時更省心、省時、省力、省錢。

一是「智慧」化解「看病煩」與「就醫繁」。藉助於移動互聯網等「互聯網+」應用,醫院通過不斷拓展醫療服務的時間空間,提高醫療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度。以掛號難為例,很多醫院不僅開發了自己的手機APP,還加入了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搭建的預約掛號平台,把醫院號源放在一個號池裏,患者通過互聯網、手機、電話都可以進行掛號。另外,患者可以在線完成包括候診、繳費、報告查閱等多個環節,不用多跑路,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針對老百姓實際需求,為患者提供在線常見病、慢性病處方,逐步實現患者在家複診,使居民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可以在家護理、在家康復,極大提升了老百姓的醫療服務獲得感。

二是跨時空均衡配置醫療資源,將優質醫療資源和優秀醫生智力資源送到老百姓家門口。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可以使資源更加合理配置,利用「互聯網+」技術把醫療資源和醫生智力資源配置到一些匱乏的地區,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改變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例如,通過建立互聯網醫院,把大醫院與基層醫院、專科醫院與全科醫生連接起來,幫助老百姓在家門口及時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針對基層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通過搭建互聯網信息平台,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心電、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促進檢查檢驗結果實時查閱、互認共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大幅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效率。鼓勵醫療聯合體藉助人工智能等技術,麵向基層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推動構建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幫助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

三是重塑大健康管理模式,實現「我的健康我能管」。在「互聯網+」的助力下,健康管理正逐步邁向個性化、精確化。通過建立物聯網數據採集平台,居民可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腕錶等移動設備或相關應用,全麵記錄個人運動、生理數據。通過建立健康管理平台,依託網站、手機客戶端等載體,家庭醫生可隨時與簽約患者進行交流,為簽約居民提供在線健康諮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延伸處方等服務,真正發揮家庭醫生的健康「守門人」作用。藉助雲大物移等先進技術,居民在家中就可通過網絡完成健康諮詢、尋找合適的醫生,並在醫生的輔助下更好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和康復。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來源:http://www.sohu.com/a/229881629_120967

Tag:
本文鏈接:https://www.hair-add.com/115746.html

熱門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