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當前醫療體係的困境與醫生集團的解決方案——寫在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成立三周年

當前醫療體係的困境與醫生集團的解決方案——寫在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成立三周年

作者:Jessica 發表日期:03 分類:

當前醫療體系的困境與醫生集團的解決方案——寫在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成立三周年

轉眼間,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成立已經三周年了。從「電生理七君子」到60多名遍及全國不同領域的心臟專家,從一家落地醫院到華北、華東、西南13家合作醫院遍地開花,從當時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好像撥開迷霧見森林……感覺有很多想說的話,想感謝的人和事。在此,特將過去三年來砥礪探索出的幾點主要經驗和思考與各位朋友分享,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

1

治療方案如此眾多,

如何給到患者最優解?

在過去一個世紀裏,臨床醫學(西醫)的分科越來越細。目前在國內某些知名大醫院,僅獨立成科的亞專業就有五六十個之多。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專病要專治。這種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但缺點卻也日益顯現。比如,對於同一疾病而言,分屬不同專科的醫生們給出的建議往往大不相同,其結果是讓患者無所適從。

前不久,我們集團的施海峰主任曾經在一個會議上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以房顫為例,患者看門診,A醫生說藥物治療就可以,B醫生說外科手術最有效,C醫生說射頻消融創傷小療效好,D醫生說左心耳封堵不錯,E醫生說打斷房室結裝起搏器也可以……每位醫生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說得貌似都很有道理。」

坦率說,不要說患者本人和家屬,即便是醫生,想要弄清究竟哪項適合患者也頗費周章。但問題是,對於這位患者而言,究竟有無最優的治療呢?

回答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有的。之所以出現這種患者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況,是因為當下絕大多數大醫院都沒有常態化的、實施以器官或者疾病為單元的(譬如心臟中心、房顫中心等)、由多個不同亞專業醫生所進行的多學科協同診療(MDT)。國內的現實是常態化的MDT診療始終處於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

如何讓有利於患者的MDT診療真正落地生根?醫生集團無疑是一劑良方。以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為例:成立之初,我們叫做哈特瑞姆心律專科醫生集團,因為是由7位從事心律失常亞專業的心內科醫生所創建。但我們很快發現,集團醫生都是同一個亞專業的心內科醫生不利於專業發展,於是成立一個月後我們便引入了集團第一名心臟外科醫生——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的梅舉主任。梅主任是國內房顫微創外科治療領域的領軍醫生,他的加盟使得我們在永久性房顫內外科一站式雜交手術方麵的工作突飛猛進。

過去三年來,圍繞心律失常、冠心病、結構性心臟病、心力衰竭、高血壓這五大病種,哈特瑞姆組建了五支心臟病MDT診療團隊,團隊成員涵蓋心內科、心外科、心臟影像、心臟麻醉、心臟康復等心臟病不同亞專業的優秀醫生,使我們有能力給予患者恰當的個體化治療——始終以「看病」為第一齣發點,綜合評估患者的疾病類型、治療意願、合併疾病情況等多方麵因素,從眾多心臟疾病解決方案中,為患者挑選更科學、合理的治療措施。

2

如何實現大醫院的醫生既「賣汽車、

又辦4S店」?

雖然現代醫學進展日新月異,但絕大多數疾病仍無法根治。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患者都需要接受院外的慢病管理,而且這一需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而變得愈發迫切。

然而,現狀是在醫療資源豐沛的體製內大醫院,絕大多數醫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戰時狀態」,能夠保證把住院患者治療到緩解、手術少出併發症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裏有時間、有動力去管理院外的患者?有專家形象地將此局麵比喻成「隻賣汽車,不修汽車(4S店)」。

那麼讓平時工作相對不忙的社區醫院的醫生們負擔起慢病管理工作如何?這固然是很好的初衷,發達國家的家庭醫生也確實擔負有這樣的責任。但在國內,老百姓對社區或基層醫生的業務能力普遍缺乏信任,使得這一設想有些一廂情願。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經過三年探索給出的答案是「大醫院醫生指導下的由隨訪護士驅動的慢病管理模式」。

在目前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的十餘家合作醫院裏,每一家都至少有一名專職的、經過培訓的隨訪護士。在醫生的指導和培訓下,熟練的隨訪護士能夠處理來自患者大約90%的訴求,從而極大減少了醫生們的工作量,增加了隨訪護士的工作成就感,更關鍵的是給接受管理的患者們吃了定心丸——他們知道,這名護士的背後就是了解他病情的大醫院專家,通過這名隨訪護士,他們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當時給他們診治的專家。

三周年之後,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的心臟病患者院外管理模式將從單純的人力(1.0版)升級為人力+硬件(2.0版),為廣大心臟慢病患者提供更全麵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3

如何破解年輕專科醫生培養以及

大專家間相處的困境?

作為一名資深的心律失常專科醫生,回顧自己專業上的成長之路,我深為自己曾跟隨國內外多位著名心律專家工作和學習而感到幸運,沒有他們當年的言傳身教和悉心指導,就沒有今天的我。

但現況是國內各地有很多比我聰明、勤奮的年輕醫生,他們因為得不到名師指點無法在業務上持續精進,加上專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剛剛起步,估計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年輕醫生想快速提升需要依賴某種運氣的現狀仍難改變。

而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想的是,要立足合作醫院把年輕人都培養起來。目前,我們的合作醫院遍佈華北、華東和西南多個城市,哈特瑞姆核心專家們過去門診、手術等時都會手把手帶教,希望快點把落地醫院的年輕大夫帶出來。不僅能真正為合作醫院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心臟隊伍,還可以免去我們自己的舟車勞頓。

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還有另一個自豪之處:雖然我們的專家團隊主要由國內大醫院的知名中青年專家所組成,但也包括多名已經退休的資深老專家(主要負責查房和門診)和正在國外著名醫院工作的優秀華裔醫生(主要負責專科醫生培訓)。在專家團隊內部,大家不僅能夠快樂相處,而且彼此都從對方身上學習。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固然和從創立至今的集團文化和機製設計有關,也和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平台需要有更多的專家去帶隊有關。

技術精、人品好、善合作是哈特瑞姆吸納專家的三個標準,而專家一旦正式加盟,我們會努力為其提供一個優秀的平台,不僅讓他們的潛力有空間充分地、高效地釋放,更能通過團隊配合使大家的能力形成了1+1>2的放大效應。

結 語

其實,當前醫療體係所麵臨的實際困難遠不止上麵說的三個方麵,而未來醫生集團的作為空間更不止上麵囉嗦的這幾點。經過過去三年的探索實踐,我和同事們的共識是,縱有再多困難,醫生集團也要努力堅持下麵兩點經驗:

其一,必須要有發自內心深處,對病人好的服務意識和真正過硬的醫療技術;其二,醫生的個體潛力不容小覷,但想要做出更大的成績必須靠團隊,即大家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要做到這些,既有賴於醫生集團的文化,又需要有很好的製度設計。

三歲看大。我和同事們都堅信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的明天會更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來源:http://www.sohu.com/a/230974758_102282

Tag:
本文鏈接:https://www.hair-add.com/125267.html

熱門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