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醫學小品︱每個人的正常「便便」,離不開健康的「墊墊」!

醫學小品︱每個人的正常「便便」,離不開健康的「墊墊」!

作者:Ingrid 發表日期:03 分類:

肛墊又稱「痔區」、「肛門襯墊」和「肛管血管襯墊」,通常稱之為肛墊,肛墊是痔現代概念的解剖生理學基礎。正常人肛管和直腸末端的粘膜下都存在這種特殊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在胎兒時即形成,其功能是協助肛門的正常啟閉,起調節排便的作用。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與正常排便有關的「墊墊」 。

醫學小品︱每個人的正常「便便」,離不開健康的「墊墊」!

1975年,Thomson通過屍體解剖研究發現,肛管齒線上方存在粘膜下增厚區,組織學上由血管(主要為擴張的靜脈)、平滑肌(Treitz肌)、彈力纖維和結締組織構成,Thomson稱之為肛墊(anal cushion)。該概念一經提出即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肛墊是生理學概念還是病理學概念?

組織學研究證明,肛墊不是連續的粘膜下環形增厚,而呈不連續分佈。主要位於肛管的左側、右前、右後,呈「 Y」形(如下圖↓↓↓),但個體差異較大。同時,解剖學發現:嬰兒及成人均具有肛墊,且組織學結構一致。

顯而易見,肛墊是人類正常的解剖組織結構。

「Y」字形的肛墊↑↑↑

2、肛墊是由什麼組成的?

肛墊區上皮為介於單層柱狀上皮和復層鱗狀上皮間的移行上皮,該區的重要性在於其含有極其豐富的神經末梢,比如:

神經末梢

1、司觸覺的Meissnier小體;

2、司溫度覺的Krause終末球;

3、司摩擦覺Genital小體;

4、司牽拉及壓力覺Pacinian小體;

5、此外,還有Golgi-Mazzoni體等。

因此,肛墊區構成了排便反射極為重要的感覺中心,一句話概括:肛墊區是精細控便能力的結構基礎!

除此之外,肛墊區還具有豐富的竇狀靜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是:竇狀靜脈其實質是動靜脈吻合,氧分壓的測定表明為動脈血。這樣的解剖結構也就解釋了——

「肛墊區的出血往往是鮮紅色的!」

由於動靜脈吻合的數量大大超過了該處正常組織營養與氧供應的需要,所以,推測竇狀靜脈對肛墊血量的調節及維持肛門自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血流量的調節使肛墊的體積隨之改變,從而輔助肛管的閉合和開放,正因為肛墊具有類似勃起組織的特性,所以,有國外學者用「直腸海綿體」來描述肛墊。

肛墊的支持係統最為重要的是Treitz肌,1853年Treitz首先描述該肛管上皮下平滑肌組織,之後相繼有了類似的報道。該平滑肌組織位於內括約肌表麵的不同水平。

關於Treitz肌,比較完整的描述是:該肌由聯合縱肌發出,斜行穿過內括約肌近端進入肛墊,與上皮下血管叢相交織。在該肌纖維遠端穿過內括約肌時,與鄰近的其他纖維組織相混合呈拱形分佈,並在齒線處密集,如下圖↓↓↓。

Treitz肌↑↑↑

Treitz肌中纖維組織、平滑肌及彈性纖維的相對比例尚不清楚。新生兒以平滑肌為主,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為纖維組織代替,肛墊區增厚且結構開始混亂。

3、肛墊有怎樣的生理功能?

肛墊的功能與其結構密切相關,人體的幾個開口處如尿道、子宮頸、陰道口、咽部、鼻淚管等部位的粘膜下都有相似的組織學結構。其實,肛門內括約肌本身並不能完全閉合肛管,粘膜皺褶也不能完全補償。

對肛門內括約肌收縮舒張時張力的測定,也證實了單純依賴內括約來完全閉合肛管是不可能的。因此,肛墊的存在是完全閉合肛管所必需的。肛墊中血管的排空又使肛管更好的擴張,排便更為容易,但是該機製尚不清楚。受固體糞便的被動壓迫是原因之一,但可能還有兩個主動的途徑參與:

1、首先,肛管的擴張改變了肛墊的外形。肛墊在縱軸方向上近似三角形,在肛管擴張時,三角形底邊延長但其他兩邊不能改變長度,導致了三角形高度的降低。所以在排便時,成形糞便使肛管擴張從而使肛墊的高度降低使排便容易。

2、其次,當排便時,肛墊內的Treitz肌肌纖維收縮,充盈的血液明顯減少,肛墊體積縮小,阻力下降,有助於糞便的排出。排便後,肛墊內的Treitz肌肌纖維擴張,肛墊又恢復血液充盈,從而重新閉合肛管。

總之,肛墊對肛門功能節製起到微調作用,柔軟而又有彈性的肌肉纖維組織的支撐功能活動,以及對肛墊的懸吊並保持其位置的穩定,完善了肛管的生理功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孫鋒醫生門診出診時間:每周三全天(諮詢電話:13570588880);

本文來源:http://www.sohu.com/a/228846030_387506

Tag:
本文鏈接:https://www.hair-add.com/109712.html

熱門文章

分類目錄